如何拿博士學位 How to get a PhD : a handbook for students and their supervisors
作者: Derek S.Pugh/著
譯者: 戴靖惠
出版社:弘智
出版日期:2002 年 02 月 21 日
規格:平裝 / 253頁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
ISBN:9570453494
第一章 邁向研究生之路
甫獲得進入博士班就讀的時候,絕大部分的人就會認為自己是才智過人的知識份子。不久,當他們真的接觸了學術文獻以後,很快就會開始懷疑這樣的自我形象認知。透過和教授們或博士班學長姐之間的接觸,博士班新生瞭解學海無涯,眼見著別人一直在期刊或研討會上發表論文,對自己的信心和認知也會逐漸動搖。在經歷這個我自我懷疑與反省的階段以後,一位成功的研究生會學到箇中要訣,將自己定位成一個足以勝任各種挑戰的專業人士,不但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他也清楚的瞭解自己的侷限。由於知道自己的不足,研究生會試著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勇於承認自己在某些領域上的貧乏,而分因為派霸別人覺得自己愚蠢而不懂裝懂。這正是研究生們應該要達到的境界。(pp. 004)
第二章 進入研究所系統
『科學方法』,更是用於撰寫論文,而不是執行研究的方法。(pp. 019)
第三章 博士資格的本質
- 傳統上,獲得學士學位意味著該名學生已獲得一般性的教育(general education)(大學教育的專精化是在十九世紀發展出來的)。
獲得碩士學位表示有實際任職的資格。最初,這意味著從事神學工作,亦即取得在教會任職的資格,但後來碩士學位逐漸普及到各種學科,譬如企業管理,土壤生物學,電腦,應用語言學等等。獲得這個等級的學位意味著已經具備某個領域中的進階知識。
取得博士學位等於擁有授課的資格,可以成為大學師資的資格。(略)
博士學位的概念則相當清楚,他是學院所頒發的最高學位,獲得博士頭銜即表示他所說的話和大學教師一樣值得聆聽。(pp. 22)
實際上,英國大學中博士學位制度是相當晚近的發展,大約在二十世紀時才從美國引進這個概念。(pp. 022~023)
- 首先,在最基本的層次上,你必須要有些東西想說,而你的同儕也會想要聽。
第二你必須能掌握關於研究主題的動向,以便評估他人對這個主題研究有何價值。
第三,你要非常敏銳,以釐清自己在此一領域上究竟能夠有何貢獻。
第四,你要隨時保持職業道德意識,在不踰矩的範圍中進行你的研究。
第五,你必須具有適當,合時宜的技術,同時也要警覺這些技術的侷限。
第六,你必須能夠在專業場域中有效地傳達你研究的結果。
第七,所有的工作必須在一個國際性的脈絡中進行,和你共識的專業同儕必須是世界性的。(略)
如果你寫一篇關於自己研究領域的文章,不應該是因為覺得有趣,或是只因為別人都這麼做(雖然兩者都可能屬實)。你應該是為了把握機會證明自己對真正的『專業研究』有成熟而透徹的領會,所以可以充分運用研究素材。(pp. 025)
或許,從訓練的角度看,博士論文的要求不用太高,而是應該展現出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能力,但是推及『寫一篇關於自己研究領域的文章』是否又太過投頭。做研究難道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而不是追求真理嗎?第六章 博士論文的形式
博士論文的最又一個元素必須要對該論文的貢獻加以說明,通常是由你自行評估此論文對於該學科的發展有何重要性。在這個元素中,除了強調此項研究的意義之外,也可以指出其侷限所在,並且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議等。(略)
或許對你來說,評估自己的研究,指出自我侷限或以此眺望遠景,似乎有點彆扭。你是否覺得自己的研究無懈可擊?你的看法是否多少會有所偏差?然而。我們在第三章便不斷地強調博士學位的意義:你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專業的研究者,能夠精確地掌握研究領域的最新狀況。並且有能力評估各項新的發展---包括對於自己或他人的研究。(pp. 073)
進行從未有人做過的實證研究。
創造從未有人做過的綜合研究(Sybthesis)。
重新詮釋已知的素材。
嚴格檢視國外已經做過,但尚未在國內進行的研究。
將某像技術運用在一個全新的領域上。
將舊議題找到新的證據。
以跨學科的方式及不同的方法論進行研究。
檢視某學科中尚未被探討的新領域。
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為知識再做補充。
訂定一個概略的計畫(但你不宜定非一此進行不可)
一次完成一個章節,可能有助於讓你的工作更井然有序。
可能的話,使用文字處理機。
至少修訂或重新起草兩次。
每個星期至少固定花 2~5 個小時寫作。
找個安靜的環境寫作。可能的話,在固定的地方寫作。
為自己訂定目標。
請同事或朋友為初稿提供意見。
和信任的朋友或支持你的同事合作。
第七章 博士的歷程
一旦發現有人已經發表類似的研究,很多學生會因此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努力一點意義或價值也沒有。即使是指導教授,面對這種情況時,他們也不確定如何定位學生的研究工作。然而,事實上,你根本無須擔心自己浪費了時間。
(略)不管你的發現支持或駁斥已經發表的研究,對於該領域的知識一定有某種程度的貢獻。
最糟的事情並不是別人發表了和你一樣主題的論文,而是你從來沒有發現有這樣的研究存在。身為一名研究者,你必須非常熟悉在這個領域中的動靜,並且隨時掌握各項新的發現。(pp. 100)
Tag: [Book], [Stud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