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29, 2009

專案管理之美學--讓事情發生


Making Things Happen---Mast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書名:讓事情發生《專案管理之美學 第二版》
作者:Scott Berkun
譯者:陳建勳
ISBN:978-986-6840-23-4
頁數:408頁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售價:580



最近讀了一本 Scott Berkun 的書《專案管理之美學---讓事情發生

這類被推崇的書,像是 《Peopleware: 腦力密集產業的人才管理之道》,內容都有些共通處,最主要的就是尊重你的部屬 (人才管理) 以及認清管理工作的真正目的 -- 讓人才發揮他們的能力。所以專案經理的工作是建立與維持專案團隊的工作氣氛,以及創造前進動力的因素。後者就是《第十三章 讓事情發生》的內容。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想每個人的感觸都不同,譬如 IT肥蝦似乎就比較關注專案經理的 心智修為,而 Evan 似乎就對 《第十章: 怎麼做才不會困擾別人:流程,電子郵件,以及會議》比較有感觸。

我個人對於電子郵件的部份也蠻有感觸的。比起電話,我更喜歡使用電子郵件,但是似乎效率不彰, 我想我應該考慮一下該如何節制之.

但是最能打動我的章節,其實是《第十二章 領導力為何是以信任為基礎》。

要贏得信任,人們得將工作做好,承擔起專案目標的責任,公平對待眾人,以及在艱困時刻,表現依然穩定。沒有人提到是否喜歡那些人,或者想邀請他們吃晚餐。看起來,信任是某種把其他人格特質砍掉的東西。我們可以信任不喜歡或不希望花時間相處的人。

而一致的行為和給予他人信任也是建立起他人對你的信任的要素。

星期三, 4月 22, 2009

美麗程式:頂尖程式設計師的思考方式

美麗程式:頂尖程式設計師的思考方式
Leading Programmers Explain How They Think

* 作者:Brian Kernighan等
* 譯者:陳建勳
* 出版社:歐萊禮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14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6840197
* 裝訂:平裝

或許是因為我本身寫的程式不多,所以無法感受到書中某些範例的美。

  • 1 正規運算式比對器---by Brian Kernighan

    基本上這是簡單版的 regular expression decider. 與其說這篇文章是在討論何謂 beautiful code,不如說在討論簡單又有延伸性的教學題目。

  • 2 Subversion 的 Delta 編輯器:只談介面---by Karl Fogel

    完全無法體會...XD

  • 3 我從沒寫過的最美麗程式---by Jon Bentley

    文章翻得不太好,譬如『動態程式設計』一詞應該是指 Dynamic Programming,一般是翻成動態規劃。『Knuth 的出版品』,應該是指 Knuth's publication,翻作 『Knuth 的著作』比較適當。

    這章是以 Quick Sort 為主,相當有趣。實作 Binary Search 和 Quick Sort 的文章有很多,實際上 Jon Bentley 本人的文章在這方面是經典。但是這篇文章的有趣之處在於他在討論如何『做實驗』。算是延伸了他之前的經典文章,相當有趣。

    有興趣更進一步的人其實可以看看他的線上演講:Three Beautiful Quicksorts

  • 4 找東西---by Tim Bray

    這一章主要是講正規表示式和 Binary Search。有趣之處有兩點。一是他的 Binary Search 和一般不同。(Gaston Gonnet 教的)

    我們在做二元搜尋法時,需要兩個變數紀錄邊界,並以此求出中間值,但在 Tim Bray 的程式中,他假設 這兩個變數的起始值是 -1 和 n+1,也就是說,這兩個值都是不合法的。他說這樣可以不用考慮很多 boundary cases,不過我不太清楚為什麼。

    另一個有趣之處是他的迴圈不會檢查是否找到搜尋值,因為 Tim Bray 覺得反正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都要花將近 log n 的時間才能找到元素,所以直接跑完迴圈再做檢查 (因為二分逼近法會夾住我們要的結果,所以可以事後再做檢查) 反而比較省時間。

    如果我們把這個 binary search 想成是 complete binary tree,我們就會發現,最後兩層的點會佔一半。所以這樣的作法還蠻合理的。

  • 5 正確>美麗>快速:設計 XML 查證器的教訓---by Elliotte Rusty Harold

    我的感想是,constant 非常重要。在演算法時間複雜度的分析中,constant 通常是不被注意的。除了某些已經被做到很徹底的領域,像是 String Matching。但在程式設計時,根據輸入資料的大小,提供好幾個方案是必要的,譬如 hash, array 等等,各自有其適用的尺度。

    但是這種 tunning 的動作在研究中似乎並不太被重視。

  • 6 整合測試的框架:來自脆弱性的美感---by Michael Feathers
  • 7 美麗測試---by Akberto Savoia
  • 8 動態產生影像處理程式---by Charles Petzold
  • 9 由上而下運算子優先權---by Douglas Crockford
  • 10 追尋加速的族群計數---by Henry S. Warren, Jr.
  • 11 安全通訊:自由技術---by Ashish Gulhati
  • 12 BioPerl 的美麗程式---by Lincoln Stein
  • 13 Gene Sorter 的設計---by Jim Kent
  • 14 優雅程式隨硬體演化:以高斯消去法為例---Jack Dongarra & Piotr Luszczek
  • 15 美麗設計的長期益處---by Adam Kolawa
  • 16 Linux 核心驅動程式模型:一起運作的益處---by Greg Kroah-Hartman
  • 17 另一層間接層---by Diomidis Spinellis
  • 18 Python 的辭典:滿足所有人的需要---by Andrew Kuchling

    這一章節中探討了 Python 辭典的設計。跟前面幾章一樣,一些優化的討論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在 Python 之中,很多功能基本上都是以辭典為基礎建立起來,譬如 module 和 class 都是存放在辭典之中。

    文中也包含了一些我不太清楚的設計細節,譬如當 compiler 限制的 hash function 的 range 大小時,是採用 mask 的方式直接把高位 bits 給遮住。而且為了因應大量的比較,他們會把 mask 記憶下來。當然這種 tunning 其中牽扯到很多對效能的統計分析,譬如採用 open addressing 而非 chaining 等等。

    另外,作者也提到,跟 Jython 不同,Python 並不提供專門處理字串的辭典,而是根據 lookup key 來決定,如果使用的過程中都沒有碰到非字串型態的 lookup key ,則就採用只搜尋字串的 function,如果有碰到 非字串型態的 lookup key ,才會將 搜尋函數轉化為 general 的版本。

  • 19 NumPy 的多維迭代器---by Travis E. Oliphant

  • 20 NASA 火星探測任務~ 高度可靠的企業系統---by Ronald Mak
  • 21 ERP5:追求最大適應力的設計---Rogerio Atem de Carvalho & Rafael Monnerat
  • 22 一匙污水---by Bryan Cantrill
  • 23 分散式程式設計和 MapReduce---Jeffrey Dean & Sanjay Ghemawat
  • 24 美麗的並行性---by Simon Peyton Jones
  • 25 語法抽象:syntax-case 展開器---by R. Kent Dybvig
  • 26 省力架構:網路軟體之物件導向框架---William R. Otte & Douglas C. Schmidt
  • 27 整合商務夥伴:REST 方式---by Andrew Patzer
  • 28 除錯之美---by Andreas Zeller
  • 29 把程式視為文章---by Yukihiro Matsumoto
  • 30 對世界的唯一連繫---by Arun Mehta
  • 31 Emacspeak:完備的音訊桌面---by T. V. Raman
  • 32 運行中的程式碼---by Laura Wingerd & Christopher Seiwald
  • 33 替「算書」寫程式---by Brian Hayes

星期五, 3月 06, 2009

Peopleware: 腦力密集產業的人才管理之道

Peopleware: 腦力密集產業的人才管理之道 Peopleware: Productive Projects and Teams, 2nd ed.
* 作者:Tom DeMarco、Timothy Lister
* 譯者:方亞瀾、錢一一
*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2日
* ISBN:9789867889645




這本書有兩個版本。早期的版本中譯叫做 天才當家,新的版本叫做 Peopleware: 腦力密集產業的人才管理之道。新版做了一些修改,可是好像差異不大。

我自己是學術實驗室裡的小螺絲釘。所以對這個問題一向很有興趣。什麼叫做好的管理?尤其是最難管的知識工作者 ~~ !!!

程式設計師可能是最難管的這一群中裡的翹楚。這本書一開始就說:很多人以為自己是待在高科技產業,其實並不是,他們只是去應用高科技而已,大多數的軟體開發公司也都是如此。

這本書雖然是一本『管理學』的書,但是一點都不難懂,全部都是使用平易近人的例子,作者提出的論點也簡單到讓你不敢想像。

在開始談之前,我想要引用這本書讓作者的一句話,因為這句話,讓我很想讀下去。呵。

處於時間壓力下的人不會把事情做得比較好,只會做得比較快。(p.39)



Peopleware 的第二部份全部是在講如何營造好的工作環境來提高生產力。而他們的論點很簡單,不用錢的飲料和零食?不用!員工運動中心?不用!


(圖片來自 Office Design Gallery > Google)


最重要的是:安靜而寬暢舒適的工作環境。

一般的公司,或者我們實驗室也一樣,都是一個方形空間加上辦公室 OA 做成的隔間。這樣的設置的困擾是,噪音很大,例如,電話的響聲,同事的討論聲等等。像 Google 這樣已經是太有錢的狀態了。作者建議的方式比較實惠,利用 OA 隔間,動態地由小組成員決定分隔方式。這樣既可以達到互動的效果,也可以達到刪減造噪音的效果。(p.80)
  • 人均工作空間 2.8坪
  • 每人工作桌面約 0.84坪 (大約是 1.6 公尺x 1.6 公尺)
  • 封閉式或180公分以上的隔板

根據他們的研究顯示(p.75),生產力前25%的公司至少都提供兩坪以上的工作空間,而後25%的公司則是一坪多一點。此外下列幾項也有類似的關係。稱生產力越高的公司在這幾點上都做得很好。
  • 安靜
  • 隱密
  • 電話可轉為靜音
  • 有人代接電話
  • 同事不會沒事來打擾


這裡可能會有一個很直覺的問題是:好吧,我知道噪音很討厭,但是要減低到多少?可不可以背景音樂或小一點的空間就好?我自己的經驗是,聽音樂工作沒什麼影響,所以覺得用背景音樂應該還好。可是這裡作者卻大力反對。(p.111)

他提出一個實驗結果。1960年代,康乃爾大學找了兩批人來做實驗,一批喜歡邊聽音樂邊做事,另一批喜歡安靜的環境。這個實驗叫兩群人在相對應的環境下去寫 Fortran 程式,看看結果如何。

後來發現,兩邊工作表現完全一樣。

這個論點很合理,畢竟左右腦職掌不同。不過作者提出,在安靜的環境下工作的這群人,發現規格裡故意設計的數學巧合的人很明顯地多很多。作者認為這是因為創意思考之類的更高等級的腦力活動絕不是靠數理的那半邊腦就夠了,而是需要全腦應用,因此安靜的環境才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從這個觀點延伸出來,作者指出了另一個email的好處:不會被打擾。(p.105)

利用email 除了可以減少電話的噪音外,也可以減少同事間的打擾。Skype 和 msn 或許也有類似的效果。Plurk 也是,如果只是閒聊的話,這個還蠻有減少打擾的功能。畢竟這是被動去觀看的:)

當然,團隊認同感的營造還是很重要的。所以作者也強調了『一起吃飯』的重要性。(p.125-p.126)

在第十六章,作者也很嚴肅地討論了離職率的重要性以及計算其中的成本,這個部份還蠻有趣的。我以前上科技管理時,也提過這個問題,不過老師只回答我說,這是高科技業的常態......。頗有這個問題不值得一談的意味。

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前提是你的部屬的確是資產而不是負債。在這個面向上,作者的觀點是:良材是天生的,不是訓練的。所以一開始就找對人比什麼都重要。


這本書的最後一章,也就是第三十三章,是談開會時間與專案人力分配的問題。

這裡作者強調,簡報式的會議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因為其他小組的成員對別的部門的事情並不感興趣,頂多會待在旁邊思考輪到自己報告時該說什麼而已。

這其實還蠻像我們實驗室的狀況。雖然實驗室的角色和商業公司有點不同,但應該還是蠻值得參考的。

星期日, 2月 08, 2009

新人文主義

新人文主義-從科學的角度觀看
The New Humanists: Science At the Edge

作者:約翰.布
編/譯者:霍達文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08.04.30
ISBN:9789570832617
語言:中文 規格:中文平裝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336
定價:380元



  • 科若寧的文章《正確掌握人性》裡面有一段話,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性別色盲的社會政策不是不偏不倚的,也不是比較公平的,而是更偏袒更不公平。例如,我們為什麼假定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以同樣方式學習?數學這門兩性差異最大的科目裡頭,男孩子的優勢很可能來自他們在機械和立體思考兩方面的先天優勢。有些證據顯示,假如我們使用避開這種優勢的方式調教女孩子,他們會有一些改善。這才是公平的教育政策所應該注意的問題。不論社會政策要處理的問題是法律、工作場所和經濟規劃,道理也是一樣的。

    科學和價值認知常常都是分道揚鑣的。尤其是在相對主義的影響下,一下要尊重這個,一下要尊重那個,但這未必是開放而理性的態度。

    舉個例來說,女子百米世界紀錄一直差男子很多,以及黑人比較不擅長游泳(!?)。這些未必都是因為歧視。社會影響是一個因素,但未必是唯一的因素....。

  • 藍尼爾 《半份宣言》提到圖靈測試

    圖靈錯在她假定,假如有一天一台參加這項實驗的電腦成功了,唯一的解釋是電腦變得更聰明,更像人,於是地位得到某種提昇。其實有另一種解釋也是同樣有效的,那就是人變笨了,變得更像電腦了。

    其實這並不是沒有可能阿:)

    當我們越來越依賴電腦,很多認知其實是得自於電腦,而可以得自電腦的東西,當然會受限於電腦的極限,人,也有可能因此更接近電腦。

  • 賴德 《多快、多小、多強大?》提到了 Margolus-Levitin theorem

    The processing rate cannot be higher than 6 × 10^{33} operations per second per joule of energy.

    說明了計算機的物理極限是多少。換言之,依賴實做技術的改進,我們還是無法處理 NPC problems,除非設計出更有用的算法。

  • 後面幾章關於弦論的部份我都看不懂,不過我覺得施莫林的《環圈量子重力》裡引用物理大叔關於研究方法的意見,頗為有趣。

    愛因斯坦在世時曾經抱怨說,許多科學家把自己侷限在容易問題的範圍之內,『專門找木薄的地方鑽洞』。我和費曼交談的機會不多,就有麼一次我們交談時,他說許多理論物理學家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只提出有數學趣味的問題。他說:『如果你要有重大發現,那你得研究的問題是答案可以導致實驗預測的問題。』


星期六, 11月 15, 2008

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


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 The Big Investment Lie

* 作者:麥可.艾德賽斯
* 原文作者:Michael Edesess
* 譯者:陳儀
*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24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1574363
* 裝訂:平裝

這本書讀起來還蠻流暢的。作者論述的能力也很不錯,讀起來很輕鬆。這本書從批判金融業的一些虛假行為,一直到推薦指數型基金,我覺得寫得很不錯。不過比較起來,我比較喜歡他的第十一章:諾貝爾獎得獎理論的簡單法則,和第十三章:他們是投資天才?還是全憑運氣?


第十一章:諾貝爾獎得獎理論的簡單法則

很多書都有提到指數型基金和其投資概念。不過我覺得這本書說得很有趣。

諾貝爾獎得主 Harry Markowitz 發展了資產配置理論 (Portfolio Theory),利用期望值和變異數的概念去研究投資風險的相關性和多樣性對投資配置的報酬的影響。有點像是把ANOVA和最佳化理論應用到財務分析上。

理論上,如果兩個投資項目的風險是完全負相關(相關係數為 -1),那麼,我們幾乎可以把風險打平。理論上我們可以依此計算出最好的投資組合,不過,這些相關參數要如何取得?直接對產業分析?還是對歷史資料裡做統計分析?前者會引入很多人為因素,後者除了則無法反應當代的現實之外,也很容易在數字上被動手腳。畢竟只要資料量夠大,很多不存在 pattern 都可能被產生出來。

後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 J. Tobin 和 W. Sharpe 重新詮釋了 Markowitz 理論。如果大家的參數都相同且正確,那麼 Markowitz 理論可以算出適用所有人的投資組合。這不是很不合理嗎?這豈不是一種馬太效應

所以,換個角度來看,如果真有一個合適的投資組合,那麼這個投資組合應該是跟著所有人的期望的總和來走,也就是所謂的指數型投資,其投資組合以持有與指數相同成份之股票為主。這也是 ETF 的由來。只是直到 J. Bogle 在1975年創立了低營運費用的指數型基金 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 後, ETF 才慢慢越來越紅。


第十三章:他們是投資天才?還是全憑運氣?

這本書裡其實很多地方都有提到相似的概念。我們一般讀到的資料,上面的統計數字都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統計數字。譬如彼得林區的麥哲倫基金,雖然彼得林區很神,表現優異,但是麥哲倫基金的報酬率表現之所以會這麼好,是因為他在資產規模很小時投資表現就很優異,然後吸引了很多資金投入,所以當我們以基金的資金來計算報酬率時,有很強大的放大效果。

書中也提到,像是索羅斯,他的量子基金雖然有很輝煌的投資報酬率紀錄,但是索羅斯個人資產的增長幅度更大得多。(我忘記數據了,但是好像比量子基金的資金更大),再加上上述的放大效果,其實量子基金並沒有想像中輝煌。可見得這些基金費用的效果有多恐怖,讓索羅斯賺了多少錢.....

關於這個部份,可以參考投資者報酬率

Ref.: 綠角財經筆記: 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The Big Investment Lie)讀後感

書一開頭,就講到Beardstown Ladies的故事。

這些Ladies是一群居住在伊利諾州Beardstown純樸老實的老婦人。1983年她們自發組成了一個投資俱樂部。在1993,俱樂部創始人之一,使用購買來的會計軟體,計算後發現,她們從1984到1993,拿到了23.4%的年化報酬。而同時期的標普500報酬是14.9%。

長期超乎指數的報酬,吸引了美國媒體的注意。她們的故事受到廣泛報導,出版社幫她們出了暢銷書籍The Beardstown Ladies' Common-Sense Investment Guide,她們旅行全美,到處演說,吸引為數龐大的聽眾。

到了1998,一個存疑的記者深入發掘之後發現,這些Ladies,1984到1993的實際報酬是9.1%。其實是遠遜指數的14.9%。當初算出來的23.4%是最後兩年,也就是1992和1993的年化報酬。錯誤起因,在於對軟體的不瞭解。

這在美國是個眾所皆知的故事。我看過的英文理財書籍中,也看到過幾次。不過之前看的書中,引述這個故事的重點,大多放在,很多投資人,根本沒有正確計算自己投資報酬率的能力。人很容易記得自己的得意之作,忘掉痛苦的損失。自以為賺了多少,其實從沒仔細算過。連落在指數後面都不知道。這的確是種通病,也是個重點。


Ref.: 綠角財經筆記: 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The Big Investment Lie)讀後感---續

星期一, 3月 26, 2007

發現我的天才-打開34個天賦的禮物


發現我的天才-打開34個天賦的禮物
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

作者:馬克斯.巴金漢,唐諾.克里夫頓/著
譯者:蔡文英
出版社:商智
出版日期:2002 年 11 月 07 日

我是從 hower 的文章裡發現這本書,起初並沒有很想看,只是順手到圖書館去查了一下借了出來。大概看了一下,發現書中的概念跟彼得杜拉克很像,同樣強調優點的發展,而不是缺點的改進。

人生真正的悲哀不在於缺乏足夠的能力,而在於未能利用與生俱來的天賦。(page 16)

當時雖然認同彼得杜拉克的概念,但是實際上要發現自己的優點並不是那麼容易,而且,而這本書可以說正好彌補了這個問題,協助你找到自己的優點。(買書才有序號做它的心理測驗)

不過,正如同一般的心理測驗一樣,他們的方法也有其侷限。

『價值觀』和『天賦』是並不總是相互對應的。一位數學天才可能覺得做醫生事更有意義的事,而一個一流的寫作好手卻可能必須繼承家業經商。擁有潛在的天賦,並不代表必然會培養出相對應的價值觀,而能樂在其中。擁有一流的天賦,不見得代表你願意利用那個天賦。即使表現得很好,如果不能夠給自己正面的肯定,那也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

每個人對生命的約定方式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是可以改變生活重心。(page 34)

想改變人生,以能力造福他人,請改變價值觀,別浪費時間改變天賦。(page 34)


至於如何在價值觀和天賦之間取得平衡,本書的作者們偏向,『改變價值觀』,因為價值觀是後天養成的,而『天賦』,在他們的理論裡,是有其生理上的基礎,更偏向『先天』。

天賦就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情或行為模式。(page 38)

為什麼作者這樣定義天賦?作者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他們認為神經突觸 (synapse) 在三歲前就發展完成,而某些最強的鍊結就形成了『天賦』。在成長發展的過程,某些神經網路鍊結就被不斷的強化,某些澤因缺乏使用而衰退,最後會形成某種固定的網路拓樸,而那些最強的路徑,就好像是網路上的T1專線一樣,因此,訊號往往會經由這些專線傳遞,因此人就產生了某些自然而然的行為反應模式。而只要這些模式能產生效益,就形成了『天賦』!(他們似乎有長期利用統計方法做研究,不過這樣的理論是否真有其神經科學上的可信度又是另一回事了。)

類似的,能力和天賦也不盡相同。

本書對能力的定義很特別:在一種活動中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page 23)

唯有了解自己做某件事時能週而復始、樂此不疲並表現傑出,才稱得上是一種能力。(page 24)

他們的論點,基本上就是反駁人人生而平等的這種自我欺騙概念。即使你有『天賦』,甚至善用天賦,也不代表你能做到頂尖。他們所謂的天賦,只不過是一種生理的傾向,你必須不斷得磨練。而由於天賦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應傾向,順應天賦培養能力才更自然輕鬆,而且感到愉快。

本書第四章介紹了三十四種主導特質,第五、六章則討論如何駕馭這些能力和天賦,也討論了一些常見的疑問,譬如是否或互相矛盾,是否缺點真的不重要,之類的。算是相當實用的小書,而非一般的理論宣導手冊。

第七章則討論經理人如何利用這些概念去『知人善用』,也相當有意思。

很多人都做過他的測驗,也分享了自己的測驗結果:Tsung's Blog小妖姬Ken

三十四種主導特質(以下三十四點轉貼自網路上的 PTT 檔,不過不知道作者是誰)

1.成就:一天結束前必須完成某件是才覺得對得起自己。內心永遠燃著一把烈火,完成一件任務時,火勢會稍減,但很快又重燃烈焰,迫使你朝下一個目標邁進。

2.行動:你最愛問:「何時開始?」如果你決定通過市中心,你會從一個紅綠燈走到下一個紅綠燈,不會坐等所有號誌變綠。你相信行動是最佳的學習方法。

3.適應:你活在當下,回應眼前需求,即使偏離原計畫也無所謂,不會因為突發狀況而不悅。你靈活有彈性,當工作像多頭馬車將你拉往不同方向,你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能。

4.分析:你自認冷靜客觀,喜歡數據,抽絲剝繭直到水落石出。你無意推翻別人的觀點,但那些觀點理論必須經得起驗證。你習慣剖析別人,別人則認為你是個邏輯嚴謹的人。

5.統籌:你喜歡反覆排列所有因素,直至確認最佳組合。當你發現更好的轉機地點或優惠票價,你會在最後一刻突然改變行程。你會奮不顧身投入混亂局面,搜尋新捷徑,設計新的方案。

6.信仰:你有歷久不衰的核心價值顧家樂於助人追求靈性以責任感高道德標準對自己或別人。

7.統帥:你有大將之風,不覺得將自己的觀點加諸於別人有何不妥。觀點形成一定與人分享,目標設定一定說服別人才安心。雖然有人認為你剛愎自用,但還是願意將主控權交給你。

8.溝通:你樂於解釋、描述、主持、公開演說,也喜歡寫作。你希望傳達思想,會將事件變成故事,會想出完美的措詞。你的言詞在在引發別人的興趣,開拓別人的視野,並激發其採取行動。

9.競爭:你本能的注意別人的表現,你需要比較,喜歡評估。你尤其喜歡那種勝券在握的比賽,獲勝的感覺勝過一切,你不是為樂趣而競爭,你是為了求勝。

10.關聯:你深信事出必有因,你確信人類應該團結。所以你周到、體貼、寬容,彷彿有一隻無形的手指引你,開導人們超越日常瑣事,看到更崇高的目標。

11.回顧:你回顧從前以了解現在並預測未來,所以會看歷史讀物和人物傳記。面對陌生人和新環境時,要留一些時間調整,迫使自己發現原始藍圖,才能做決定。

12.審慎:你重隱私,保持高度警覺。你很認真,對生活持保留的態度,喜歡事先計畫,以防不測。對你而言,生命猶如一片地雷區,你會辨識各種危險,如履薄冰,不會奮不顧身向前衝。

13.伯樂:你能發現別人的潛能,你相信沒有人十全十美,但每個人都在「加工中」。你喜歡與人接觸,助人成功。

14.紀律:你的世界必須是能預測、井然有序、有規劃的。你制定時間表與截止期限,將長期計畫分為一系列具體的短期計畫。你不一定整潔有序,但要求精確,面對亂局,需要知道一切皆在掌控中。

15.體諒:你善體人意,能感同身受,憑直覺就能透過他人的眼睛看世界,並分享其觀點。你不一定贊同別人的選擇,但能理解。你能找到恰如其分的字眼和語調幫助對方表達自己的感覺,因此大家都喜歡親近你。

16.公平:平衡、一視同仁對你很重要,你對自私與個人主義深惡痛絕,相信唯有在規則明確,人人適用的環境中,人才能發揮最大的潛能。你是公平的守護者。

17.專注:你每天都在問:「我要往哪裡走?」你需要明確的目標,而且有進度表。你難以忍受延遲、障礙或迂迴,因此成為非常有價值的團隊成員。

18.前瞻:你喜歡遙望天際:「如果…該有多好!」你是一個能看見未來願景的夢想家,你珍惜這種遐想,同時鼓舞別人。當現實一籌莫展,你能喚起憧憬,精力旺盛。

19.和諧:你在尋找各領域的共識,會盡量將衝突摩擦降到最小。你會試著找出彼此的共同點,以避免爭端,讓大家走向和諧。當別人鼓吹自己的目標信條,你保持緘默;當別人往一個方向走,只要基本價值不牴觸,你也樂意修正自己,配合他們。

20.理念:當你從複雜的表象發現一個解釋本質的理念,你會欣喜若狂。你樂於扭轉熟知的世界,讓人以充滿新意的角度看待世界。別人可能會說你標新立異、聰明或理性過人。

21.包容:你的人生準則是「擴大圈子」,你將別人包納進來,讓他們覺得是團體的一分子。你天生就來者不拒,容易接受各種類型的人,從不妄自評斷他人。

22.個別:你注重個別差異,本能的觀察每個人的風格,你能替朋友挑選最合適的生日禮物,對別人的能力觀察入微,有助於組織有效率的團隊。

23.蒐集:你喜歡蒐集各種無形有形的資訊,你喜歡旅行,覺得一切都值得收藏。你不斷購買、蒐集、整理、收納,並且樂在其中,認為那使你的思緒「長保新鮮」。

24.思維:你喜歡激盪腦力想出新點子解決問題你內向喜歡獨處沉思經常捫心自問並在自己身上測試答案。

25.學習:你熱愛學習,從無知到勝任,執著精進的過程使你能量飽滿。你未必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你相信學習的結果遠不如過程重要。

26.完美:你的標準不是平均值,而是優秀。你像採珍珠的潛水夫,四處尋找優勢的蹤跡。發現優勢後就很想加以培養、改進,使其爐火純青。

27.積極:你不吝於讚美別人,總是笑容可掬,注意積極面。你的熱情具有感染力,千方百計使每件事生機蓬勃。人們在你身旁,會覺得世界更美好。

28.交往:你能享受與陌生人成為朋友的新鮮感,但跟好友相處讓你得到極大樂趣與力量。你習慣與人親近,相信唯有真誠的關係才有價值。你希望信賴對方,建立真誠的友誼。

29.責任:你對自己的承諾一定負責到底,不能實現承諾必然盡力補償。盡責、擇善固執、無懈可擊的道德感,構成你良好的聲譽。

30.排難:別人對挫折可能一籌莫展你卻能化阻力為動力你在找尋錯誤尋求解答時會覺得興奮你喜歡讓事情「復活」的快感。

31.自信:你對自己的優勢信心滿滿,深知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能冒險,接受挑戰。你不畏懼權威,很有定見,可以承受四面八方的壓力仍保持航向。

32.追求:你希望在別人的眼裡舉足輕重,希望受人矚目。你天性獨立,希望工作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只是職業。你要求工作自主權,對自己的渴望強烈,並付諸行動。

33.戰略:你能從混亂中找出解決之道你以特別的觀點看世界思考方式與眾不同當別人複雜迷惑時你能看出其中規律並牢記心中你能預防不測正確評估潛藏障礙

34.取悅:取悅的原意是把別人爭取過來。你喜歡結識陌生人,與人建立交集使你很有成就感,一旦與對方建立關係,便心滿意足罷手向前行。你的世界沒有陌生人,只有數不清、未認識的新朋友。

星期日, 10月 22, 2006

男女大不同:如何讓火星男人與金星女人相愛無礙

男女大不同:如何讓火星男人與金星女人相愛無礙
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A Practical Guide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and Getting What You Want in Your Relati
作者:約翰.葛瑞/著
譯者:蘇晴
出版社:生命潛能
出版日期:2004 年 05 月 01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這本書是書豪推薦我看的。所以讀了一下。以不太嚴肅的角度來說,書還蠻有趣的。

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這類書。這種兩性關係的書,通常都寫得好像星座書一樣,把人們分成一類類的。他們嘗試分析,卻沒有明確的理論基礎,大部分的情況下,你會讀到的都是『女人是怎樣怎樣』,『男人是怎樣怎樣』;雖然繁瑣的數據會削減閱讀樂趣,但是這種書寫方式,讓我感覺很像是一種傳教行為,感覺好像是某個牧師整合了信眾的聖靈體驗所寫出來的書一樣.....

除此之外,有相當的程度,這類書都在潛在地貶低男性特質!不懂得有品質的生活,粗糙而獸性的心靈....orz 我不否認男性有很多矛盾的心理情結,但是這些情結刺激他們去追求成功。

這本書當然有些不錯的觀察,但是以男人的角度來觀看對於男人的觀察,有些部份我還是無法認同的。

不過我個人是蠻認同男人橡皮筋的說法,我自己就有特別強烈的獨處需求,即使是對同性友人也一樣,整天混在一起其實不會讓我覺得很舒服。

火星人重視力量、能力、效率和成就。他們以實際行動證明他們的能力,並培養力量與技能。他們由達成結果的能力來詮釋自己的存在意義。主要是以成功和成就來經驗圓滿。

男人透過他達成結果的能力來詮釋自己的存在意義。


不只是“好天氣朋友

女兒蘿恩出生後一星期,我和太太邦妮真是精疲力盡。每晚蘿恩都把我們哭醒,邦妮生產時產道破裂,吃止痛藥還是幾乎不能走路,我請了五天假在家幫忙,我上班後,她似乎比較好了。

她藥吃完了,沒有告訴我,我弟弟來探望她時,她卻請他幫忙去買。我弟弟一出門就沒有回來,因此,她忍著一整天的痛照顧新生兒。

我不知道她那天的慘狀,當我回家時,她很難過,而我誤以為她是因壓力而責備我。

她說:“我一整天都在痛.....止痛藥沒了。我在床上躺一整天,根本沒人關心我。”我自衛的說:“你為什麼不打電話給我?”

她說:“我請你弟弟去買,他忘記了!我整天都在等他回來。我還能做什麼?我幾乎不能走路。我好像給遺棄了!”

這時我爆發了。我那天情緒也很不穩,我氣她沒有打電話給我,氣她在我不知道她痛的情況下罵我。我們彼此以嚴厲的字眼責備對方後,我走向門口,我累了、急了、聽夠了;我們兩人都到了極限。

然後,改變我人生的事發生了。

邦妮說:“停下來,請不要離開。這是我最需要你的時候。我在痛,我白天都不能睡覺,請聽我說。”我停下腳步聽。

她說:“約翰.葛瑞,你是個“好天氣朋友”!當我是甜美、可愛的邦妮時,你在我這邊,但當我不是時,你就會走出門外。”

她停下來,眼睛充滿淚水,改變聲調說:“現在我正在痛苦中,我無法給你什麼,這是我最需要你的時候。請抱著我,什麼也不必說,我只要感覺你的手臂環繞著我就好了。請不要走開。”

我走過去安靜地抱著她,她在我懷裏哭著。幾分鐘後,她向我道謝我沒有離開她,她告訴我她只是要感覺我抱著她。

在那一刻我才瞭解無條件的愛的意義。我總以為自己是個有愛心的人,但她說得好,我是個“好天氣朋友”,她快樂可愛時我才愛她,她不怏樂成難過時,我因自覺受到責備而和她爭論或疏離她。

那天,我第一次沒有離開她,我留下來了,感覺很好。我成功地在她需要我時給她一些她需要的支援,這種感覺像真的愛情,照顧另一個人,信任彼此的愛,在她需要時寸步不離。我驚歎於用這個方法支持她是多麼容易!

我過去怎會錯失這機會呢?她只要我走過去抱著她。別的女性也許馬上就可以知道邦妮的需求,但身為男人,我不知道踫觸、擁抱、傾聽對她有那麼重要,知道了這個不同後,我開始學習與太大相處的新方法。我從沒想到可以這麼輕易地解決衝突。


男人學習如何給與更多的首要步驟,是瞭解犯錯與失敗都無所謂,而且不必有答案。
我記得一個女人的故事,她抱怨男朋友從來不和她溝通未來的婚姻計畫。對她而言,似乎他不像她那麼在乎婚姻。有一天,她對男朋友說很高興和他在一起,即使他們會很窮,她也要和他在一起,第二天,他就求婚了。他需要她的鼓勵並相信他有充分的能力,然後他才能表現他在乎的程度。

當女人談論問題時,男人會對失敗感到敏感,就像女人沒獲得她們需要的注意時,也會一樣敏感。這就是為什麼有時他很難去傾聽的原因。他要成為她的英雄。當她不管什麼事都失望或不高興時,他會覺得自己像個失敗者,她的不快樂證實了他的恐懼:“我不夠好。”許多女人至今仍不知男人有多脆弱、多需要被愛。愛就是讓他知道他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滿足別人的需要。


一個矛盾論調:你因與伴侶在一起覺得安全,所以內在恐懼才有機會浮現,但恐懼一浮現,你便又害怕得不敢分享自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