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月 08, 2009

新人文主義

新人文主義-從科學的角度觀看
The New Humanists: Science At the Edge

作者:約翰.布
編/譯者:霍達文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08.04.30
ISBN:9789570832617
語言:中文 規格:中文平裝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336
定價:380元



  • 科若寧的文章《正確掌握人性》裡面有一段話,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性別色盲的社會政策不是不偏不倚的,也不是比較公平的,而是更偏袒更不公平。例如,我們為什麼假定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以同樣方式學習?數學這門兩性差異最大的科目裡頭,男孩子的優勢很可能來自他們在機械和立體思考兩方面的先天優勢。有些證據顯示,假如我們使用避開這種優勢的方式調教女孩子,他們會有一些改善。這才是公平的教育政策所應該注意的問題。不論社會政策要處理的問題是法律、工作場所和經濟規劃,道理也是一樣的。

    科學和價值認知常常都是分道揚鑣的。尤其是在相對主義的影響下,一下要尊重這個,一下要尊重那個,但這未必是開放而理性的態度。

    舉個例來說,女子百米世界紀錄一直差男子很多,以及黑人比較不擅長游泳(!?)。這些未必都是因為歧視。社會影響是一個因素,但未必是唯一的因素....。

  • 藍尼爾 《半份宣言》提到圖靈測試

    圖靈錯在她假定,假如有一天一台參加這項實驗的電腦成功了,唯一的解釋是電腦變得更聰明,更像人,於是地位得到某種提昇。其實有另一種解釋也是同樣有效的,那就是人變笨了,變得更像電腦了。

    其實這並不是沒有可能阿:)

    當我們越來越依賴電腦,很多認知其實是得自於電腦,而可以得自電腦的東西,當然會受限於電腦的極限,人,也有可能因此更接近電腦。

  • 賴德 《多快、多小、多強大?》提到了 Margolus-Levitin theorem

    The processing rate cannot be higher than 6 × 10^{33} operations per second per joule of energy.

    說明了計算機的物理極限是多少。換言之,依賴實做技術的改進,我們還是無法處理 NPC problems,除非設計出更有用的算法。

  • 後面幾章關於弦論的部份我都看不懂,不過我覺得施莫林的《環圈量子重力》裡引用物理大叔關於研究方法的意見,頗為有趣。

    愛因斯坦在世時曾經抱怨說,許多科學家把自己侷限在容易問題的範圍之內,『專門找木薄的地方鑽洞』。我和費曼交談的機會不多,就有麼一次我們交談時,他說許多理論物理學家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只提出有數學趣味的問題。他說:『如果你要有重大發現,那你得研究的問題是答案可以導致實驗預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