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29, 2006

跨領域研究

剛巧今天去圖書館翻《數學傳播》118 期時,看到訪問李文雄院士的文章,裡頭提到:在跨領域合作時,數學家不能夠只做人家提出來的問題,要能夠提出新的問題。

後來我翻到 116 期專訪 James A. Yorke 教授的文章,裡面有一段也非常棒,對於跨領域的人應該都很有幫助。

(註:其實這篇文章可以免費線上閱讀,不過我把幾段摘錄如下,點圖可放大)

1

2

3


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

最近在唸『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 』這本書。可是老實說,已經碩二了,我已經有點沒有心力細細推敲內容,只能當作休閒讀物。

網路上到是有不少對這本書的評論和感想。例如:書評:超越後進發展-神遊威瑪的Lorenz,或者『現代性的形構:戰後台灣資本主義轉型的勾勒與分析

我注意到的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書中論證:我們印象中台灣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印象,其實是以傳統機械產業等為基礎,實際上,在電子業中,中小企業並沒有發揮什麼優勢,甚至,他們的附加價值比大企業還低。而我們會產生這樣的錯覺,有一個可能是,很多我們印象中的股王,都是高科技產業的大企業轉投資之後的成果;但是文中提到的企業,我的感覺似乎仍是以高科技中的代工製造業為主,而後來比較有名的聯發科等以開發設計(我這裡還不是指研發,我是指設計意味更重一點的 fabless IC Design 領域) 為主的公司,似乎都沒有提到。當然那些公司也可能是大企業轉投資的,不過,我還是有點懷疑就是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晚讀這本書了,其實書中的論述我的感覺是沒啥新意,像是作者認為服務業不錯,但這早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了。或許這在三四年前還是很新穎的觀點吧.........。

作者從廠商網路的角度談到,像台灣這種代工型的產業,可替代行很高,缺乏網路關係。也很難建起相互扶植的產業鍊。因為大部分的精密元件都是從國外進口,廠商擅長的是製程改進,而像台灣這樣的小島國,也沒有明顯的薪資成本差異,因此產業內競爭激烈,網路也建不起來。(這裡指的網路應該是像豐田看板式管理那類的產業鍊)

可能的解決方案除了轉向服務業外就是產業升級,不過書中的觀點似乎沒什麼令人振奮的部份。